分享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分享园地 >分享分类
“老有所养”:“70、80”后,你们真的准备好了么?
日期:2014/7/2 16:49:40 人气:3695
    6月25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联合海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了《2014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报告测算出今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6.30,中国居民普遍对退休后的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对退休也有一定准备但仍有待加强。近八成的受访者意识到自己应该为个人退休收入负责,表明中国居民已逐渐摆脱了“养老靠政府、靠单位”的固有观念,在退休准备的意识上有了很大进步。但报告同时也指出,中国不同地区及年龄阶段居民的退休准备状况还存在差距,尤其是“70、80”后的青壮年人群,无论在预期、态度、意识和知识层面都有待提高。
    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 退休准备指数意义凸显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32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9.7%,且每年以1000万人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53年,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35%,即意味着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摆在每个人面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海康人寿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马君硕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也作为响应海康人寿外方母公司荷兰全球人寿保险集团(AEGON)连续三年进行的全球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海康人寿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于2014年展开第二次合作,并特别设计了更贴近国情的调查问卷,使得这份报告对中国的政策制定者、监管机构、雇主、商业金融机构以及居民推动与退休准备和保障相关的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他说:“我们希望通过关注中国居民对退休生活的预期和准备情况,唤起人们对养老问题的重视,呼吁公众根据自身收入水平及风险承受能力,为退休后的生活尽早做好养老规划。”
    商业养老受重视  退休准备个人意识提高
    本次调查问卷覆盖了中国31个主要省、市、区的1800位在职和200位退休受访者,在深度及广度上都较去年有了较大提高。报告撰写者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陈秉正表示:“与2013年64.9%的比例相比,今年有更多的受访者(77.6%)意识到自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为个人退休收入负责。虽然为退休进行储蓄和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依旧是居民缓解退休收入压力的主要方式,但其中商业保险的选择比例较去年有了较大增长,对已退休者而言,其重要性已成为仅次于社会养老保险的收入保障产品,这也预示着个人正承担着越来越多的退休收入责任。”
    调查显示,居民对保险产品的重视程度也在增强。与去年相比,居民对与退休保障有关的金融产品有了更多的兴趣和选择,总体上更偏好将来无法照顾自己时能够承担长期护理费用的产品、保障退休收入不受通货膨胀影响的产品、承诺提供有保证的退休收益流或退休后可以获得终身收入的产品。中国居民在养老这一问题上正在经历观念的转变,在退休准备的意识上正开始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
    青壮年退休欠准备  “70后”成退休准备谷底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居民的退休准备状况还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其中财务问题理解能力相对较低、欠缺完善的退休规划、储蓄水平相当不充分等问题成为“70、80”后中国青壮年一代的共同特点。
    陈秉正教授指出:“年龄越大,退休准备程度越完善。而25-55岁青壮年人群与55岁后的中老年人群相比,其退休准备状况不容乐观。尽管大多数居民平时有储蓄行为,但约53%的居民并没有良好的持续性退休储蓄习惯,而青壮年中这一比例更高。受个人阅历影响,这个年龄段居民的财务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此外,由于正处于事业高峰期,其生活的重心更偏向于事业开拓,用于退休方面的储蓄会相对较少,也没有太多的精力来制定退休计划。这一点,在35-39岁的年龄段,即大家称之为“70后”的人群,表现得尤为明显,该年龄段群体处于退休准备指数的低谷区。
    “今年新增了关于因故无法继续工作的退休后备计划问题,而中国有多达58%的人没有或者不知道后备计划,已有的后备计划主要依赖个人储蓄与家庭支持,缺乏有规划的保障方案”,陈秉正教授补充道。
    预期高但准备不足  养老愿景须力发多方
    报告显示,中国居民对未来短期内个人财务预期持总体乐观态度,对退休后的生活普遍有良好的憧憬和较高的要求,他们更关注旅游、陪伴亲友和发展新爱好等物质要求之外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大部分受访者对退休后生活比较乐观,尤其是对“子女收入”、“有足够的钱维持生活”等信心十足。
    一方面是对今后退休生活较高的预期和美好的愿望,而另一方面则是预期寿命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应急支出如医疗费用加剧的社会发展大趋势。可以预见,三十年后,当这批“70”后、“80”后踏入退休的行列时,养老压力将在这代青壮年人身上集中突显,仅靠传统的储蓄和社保来养老,退休生活的物质要求、精神要求都将很难实现。
    对此,海康人寿马君硕总经理指出:“作为退休养老计划最终受益人的居民,应该充分认识养老问题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特别是青壮年,应该提高风险意识,尽早规划,建立起多层次的养老保险计划,做好退休后应急收入准备工作。建议公众,尤其是25-55岁的居民应当在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积极参加雇主提供的退休计划,同时通过退休储蓄、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等多种方式为退休生活提供资金保障。鉴于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重大影响,我们建议居民在退休准备中充分考虑到可能的应急支出,如保险的购买等,合理的资产配置方可以分散风险。”
    陈秉正教授最后表示,今年参与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的受访者比例达到72%,比去年提升了10%,表明社保覆盖率在进一步扩大,但要在未来实现一个小康社会,还是需要提高这一代人的退休准备意识。光靠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积极出台更完善的保障措施和政策,以及提高对居民的理财教育;雇主为员工提供更完善的退休服务和信息,以及诸如再培训、全职转兼职等灵活的退休计划;商业金融机构设计更人性化的养老保障产品等。只有集结多方共同的力量,才能让中国居民的退休生活更有保障,真正实现中国居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愿景。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污水处理 | 废气处理 | 环保技术咨询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