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分享园地 >分享分类
挺住!
日期:2017/6/19 13:54:07 人气:2682
本文转自:愉见财经

作者:夏心愉


愉记先说:


HI,我最亲爱的“愉见财经”大家庭的家人们,晚上好。


又是一个让人有点疲惫的周一,端午节前连续六天的工作日会不会让你感觉这周格外漫长?股市还在阴跌,大盘有点僵硬,去杠杆还没松动,专家们关于二季度以后经济会二次探底的预测又刺了我们的耳。


这两天的热点,是银行对委外的赎回潮。基金公司苦,恨不得提高约定收益率来抱住“金主”银行已经拔起的腿:哦哦亲爱的,求求你想想过去恩爱甜蜜一起赚钱的好时光,不要走。市场也苦,被抽水的也只能打落牙往肚子里咽来死扛。如果你们家碰巧有个做债的,这两天,真心对他好一点吧,别责难他奖金还不够多,也别怪他一回家就是一张死鱼脸。


昨天有个朋友问我,银行赎回那么多钱,这些钱都干嘛去了?呃,,,我突然心很酸。如何告诉他,从货币银行学的角度,这些钱,消失了,去散风中,无影无踪。


杠杆叠加出来的货币创造有多舒适,去杠杆时的下坠,就有多悲催。


所以愉记决定,在这个漫长的星期一,要给亲们递上两针鸡血,回播我在今年和去年跨年的时候的两期语音专栏。第一期,写在2016年初,是陪伴大家逆向思维,沉入谷底,是下一场繁荣的,隐蔽但真正的起点。第二期,写在2017年初,是陪伴大家跳出琐碎日常,去向真正该去往的前方。


两针鸡血,不知道有没有一点戳得中你的地方?


愉见财经,很想一路就这样陪着身在金融行业的你。


我愿我能越来越懂得你,才能在你——


成时举杯相贺;难时夜夜相守。


挺住!| 愉见财经


(原文发布于2016年1月;作者:夏心愉)


我猜想也许有超过半数的答案会觉得2015不算一个好年份。既然是这个公号的订户,那你一定是一位财经人,而在2015年,影响着我们的财经世界,小到A股走势、大到产业经济、微观到年末的那笔奖金、宏观到人民币兑美元的那个数字、近到即将流入鼻腔的那一口空气的质、远到正在流出国境的那一笔资金的量,似乎都不算乐观。


我不知道,在上一个跨年时的踌躇满志,如今还剩下多少,就像我不知道,在上半年各个微信群里的那些天天推荐着自己股票的“民间股神”,现在还剩下多少。


有一些体制内的人,血还热着,还想在岗位上做一番实打实的业绩,但却恐于这一年里出现了“多做多错”的前车之鉴,于是只能暂时“肌无力”(肌肉还是有的,但是神经坏了,一动就疲劳)。有一些创新的动力,梦还亮着,还想靠新技术新模式脚踏实地开拓市场,却发现具有生杀投票权的资本是如此没有耐心,爱画饼爱听故事远远多于爱耕耘爱看实际产品和效果。一步步走永远没有找风口飞来得快,但很多飞起来的猪是“空心”的,那阴影底下覆盖着勤劳但不够“聪明”的人。


不过,事物总是充满了张力,没有什么是割裂的、一边倒的。新秩序建立的前提,是对旧秩序的打破,暂时的混乱会通往重构。表面的浮躁之下,理性和价值也同时在回归。就像媒体们很爱用“洗牌”来形容一个混乱中的行业,“洗牌”就意味着更好的秩序。


前两年里,我连续去了温州、宁德、鄂尔多斯、佛山等“病来如山倒”的地方做民间金融调查,看着流动性收紧和资产价格下坠这夹道攻击下的城市,曾经灯红酒绿的消费场所关门歇业,曾经马力全开的生产流水线关了大半。


我以为我会悲观,但在温州,一个地方金融主管部门的官员问了我两个问题:第一,你知道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这些美好的蓝图背后意味着什么吗?第二,你知道在这片土地上,这些老一辈的企业家那里,这样所谓的“经济低谷”已经来了多少轮了吗?


他告诉我,先进的产能、高科技的企业,并不是落后的制造业改造翻新就能得来的,或者说,只有极小部分的传统企业能够通过自我改造升级而屹立,余下的,都是新企业横空出世,老作坊淘汰出局。而淘汰出局往往不是主动自杀,总是被一个大崩盘所被动带动的。换句话说,改革本身就代表着“老的死亡”,过程就是痛苦。

没有痛苦,何来分娩。


这位官员还告诉我,在那些民间金融最有活力的城市,经济的起起落落无非是一次次轮回,我作为一个年轻记者,若只看到这一次而过度悲观,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民间经济,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每次轮回中都有着自伤自愈的本能,和继续运作下去的新逻辑。


所以,如果这真是谷底,沉入谷底是摆脱困境最好的方式,只要我们还有会转动的大脑和不服的勇气。在谷底的反思,是下一场繁荣——隐蔽但真正的起点。


我所在传统媒体行业,已不被市场看好,但恰恰是在这所谓的“谷底”,一财开始了集团融合的改革,在年中A股保卫战的时候,你一定见到一财在电视、在APP、在网络、在广播、在报纸,带你进入事件中央,to keep you updated,同样,“愉见财经”也从报纸上站了起来,开始了全媒体专栏的征程,才有我们今天在这个公号里的相遇。


我所熟悉的银行业里,存款不好吸、贷款放不出、不良节节高、利润慢慢滑,已经成为了新常态。但正是因为不动脑子乱放贷款也能赚钱(经济快速上升期里好企业坏企业都有信用啊)的时代过去了,所以银行们才开始讲究做“交易型银行”、做“轻资产业务”、去介入企业的生产运营去看“三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来判断风险,所有的管理被倒逼走向精细化。


中国人爱中庸,《老子》五十八章里头有一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话看似无聊,但却极有道理。做记者这么多年,看到那些摔得极惨的人或公司,哪个曾经没有过,正常人仅凭常识就能发现的疯狂无度的膨胀?那些走得很高的人或公司,哪个没有过卧薪尝胆苦其心志的漫长岁月?以至于我每遇到一个真正的二级市场高手,都可以抛同一个问题,让他谈谈曾经亏损的惨痛经历和教训。成功皆有代价。莫名其妙的成功都会通向灭亡,就像所有不明不白来的钱,时候到了,都要还回去。


所以,如果新年谁求神保佑成大事、发大财的话,也许最好的祈求方式,是求先拥有成功所必须的心智、能力、眼光、品格。缺一样,成功打哪儿来,还会打哪儿走。轮回之中,一切不过是时间问题。


我的一个金融行业的朋友跟我说,2015年,是他人生40余年里过得最不舒适的一年,却是成长最快的一年。


刺激加速生长。刚刚过去的2015年,但愿,十年后回头看,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好年份。


我要明年,不等明天 | 愉见财经


(原文发布于2016年1月;作者:夏心愉)


01


我有一个被我绰号称作“人脉王”的朋友。之所以给他起这么个绰号,是因为他的微信朋友圈很大,一个微信号5000人的上限已经容不下他的交友广泛;此外他还建了好几个投资类、金融类、项目对接类、资产推荐类的群,天天维护,当着群主。


每次和“人脉王”聊天,都能听到各种大项目、大视野、大规划;他的生活,除了朝九晚五的金融小兵工作之外,就是每天晚上混迹于各种饭局,还经常酩酊大醉。认识他快两年了,我们之间的习惯性问候语变成了:“哥们儿看你那么忙,最近赚了几千万啦?”“快了快了,我最近正在谈XXXX。”


可是,这些年来他其实一个大项目也没真正做成。


我开始观察他,并逐渐发现了他的四大特质:


第一, 交友广阔、天天点赞、到处称兄道弟,自然朋友圈里也有不少成功人士、行业准大佬级人物,也因此天天活在别人的成功故事里,渐渐把别人的生活幻象和认知成了自己的,典型的borrow了别人的status。或许别人只是微信里跟他说过几句话、或许别人只是酒酣耳热时随口称了他一句兄弟,他就认为自己已然进了圈子、上了阶层、活成了别人的样子。


第二, 越是这般活在想象里,就越是没办法满足于他自己的那份金融小兵的工作;张口闭口千万级、上亿级的项目,而事实上一年到头还是只赚了三、五十万。但平常心却是被抛在了九霄云外,再也不肯对本职工作的那些“小事”脚踏实地长本领,甚至天天嚷嚷要辞职,可两年过去了,也没见他真辞职——天天都想离开,却不知道哪里才能换骨脱胎。


第三, 之所以没法辞职,是因为在本职工作之外,他根本没有任何核心资源和能力。他经常在各种微信群里发布些项目找资金、资金找资产、次贷找授信的信息,大部分还是个二道、三道“掮客”的活儿,自然99%的信息都白贴了、流产了。仔细想想,要资金,他没有;要优质资产,他也没有;真正手握信贷额度的不是他;真正有项目拍板权的不是他;真正承担项目风险的自然也不是他。就凭着这些个半生不熟一面之交的人脉、和随便拍脑袋想到哪里是哪里的“商业模式”,然后幻想着就能做撮合了、就能在项目里分一杯羹了、就有别人来替他执行了,自然是一路碰鼻子灰。偶尔撮合成了个把项目,结果别人就送了他点礼物、给个远低于他预期的“小红包”,他还骂骂咧咧,说别人白眼狼,要不是他的信息,这事怎么成的了。


第四, 于是,他的成就感和安全感建设机制,就只能永远“生活在彼岸”了。他只有天天花时间去维系人脉、天天声色犬马,才能安抚其实一事无成的焦虑。因为只有给大佬点点赞、跟人脉们吃吃饭,才能让他安心——看,我很努力,一切都在进展之中。


可是谁能唤醒他,有这些时间精力来囤积和维系都不晓得哪天才用得上的人脉、靠幻象来缓解焦虑,还不如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付诸行动,脚踏实地做自己手上的活,从跬步积起来长能力。


哪怕是做一件自己有核心能力的小事情,在这件事情里如果需要特定人脉,再对症下药去找那个人,用真正的资源交换、双方共赢的方式去和对方谈。这个世界上没谁会莫名其妙成为你的资源、用他的核心能力帮你赚钱,除非你付得起对价。


很多人不知道,正道其实才是最隐蔽的捷径。


很多人不愿意接受,囤积综合症、未来幻想症,其实是把眼下的事情都耽误的根源。


我跟他讲,你其实是懒。因为着手把一件事情从小做到大,需要太多的力气、执行力,而建立海市蜃楼的人脉却相对容易。“你只是不愿意离开你的舒适区域,真正做出努力。”


02


去年初有一个学妹通过我的大学老师联系到我,跟我说想成为优秀的调查记者、想做有影响力的财经记者、想来第一财经工作。我饶有耐心地讲了很多实战办法——包括怎么做研究:从厚厚的财务报表、工商资料里找出独家证据;包括怎么做调查:去一线,去千方百计联系当事人,去千方百计找到接近核心信源的人让他开口。


但她听完以后,只总结出了一点:要去买财经类、金融学的书,认真看一遍再开始。


两个月后,她还在看书,说要认真先看一遍再开始。


四个月后,她还在看书,说要认真先看一遍再开始。


半年后,她还在看书,说要认真先看一遍再开始。


我让她可以先依样画葫芦地写一些行业观察性质的稿子。她说好。不过,一年后,她还在看书,说要认真先看一遍再开始。


大部分人会觉得这样的孩子是靠谱的。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教育里,就是这样的,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再出发。可是,究竟得准备得多充分才算充分呢?


谁能唤醒她,有这些时间精力来囤积不晓得哪天才用得上的基础知识,或是有些人喜欢囤积各类考证,其实也是靠幻象来缓解焦虑;那还不如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付诸行动,脚踏实地从第一个CASE开始做起,然后对症下药地去弥补知识。


很多人不知道,一直停留在“准备”阶段,其实是一种躲藏,对“着手开动”的辛劳的躲藏。


很多人不愿意接受,囤积综合症、未来幻想症,其实是把眼下的时机都耽误的根源。


我跟她讲,你其实是懒。因为看书,比起今天开始就逼自己进入实战,总是简单的;而且躲在这样的舒适区域里,还有安全感——看,我很努力,一切都在进展之中。


03


我有一个闺蜜,谈了个让她总是没有安全感的男朋友。于是她觉得理所当然地找起了“备胎”,而且神奇的是,由于“备胎”是一种高度不稳定、动态中求平衡的关系,因此她得花大量精力维系着“备胎”的不退不进,还得花精力在“备胎”爆胎后再找一个。


这似乎是她的安全感抵补机制——看,这样我就不怕受伤害了,一切都可控了。


可是,这种囤积和幻想症,难道不也是她的局限性、也是一种懒吗?真正的努力,是把这些时间精力,真正用来与现任男友沟通、协调、互相理解、以及自我修正上,而不是亲密关系一旦不如己愿就躲去“洞穴”里不愿面对,就把一切归因给对方,就在核心事件之外找心理安慰机制。但直面核心问题恰恰是辛劳的,不止劳力、还劳心。


谁能唤醒她,有这些时间精力来囤积虚无缥缈的关系,其实是把真正解决问题的时机都耽误的根源。


这样的故事还不胜枚举,这样的现象其实也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大或小而已。


有人买了很多衣服,想着以后穿,但其实只是让衣橱不堪重负,反而导致每件衣服都得不到好的保养。与其如此,不如把金钱和精力,从300件衣服归集进常穿的30件里,并好好对待他们。


有人流连于微信上的泛阅读,看到一篇好文章就收藏以后再看、又看到一篇又收藏了以后再看。每次收藏都有一种小小的安全感,觉得自己很快就能进步。但好笑的是,为什么不能把寻找和收藏这些好文章的时间,都归纳起来去研究学习清楚一篇、一个知识点,并且根据这个知识点对症下药地再做深入阅读、直到把它吃透呢?


所以,借着有仪式感的新年的到来,咱们这旧年里的最后一期“愉见财经”,就陪伴着大家来做一件事吧:把所有囤积去明天的精力都抽回来,专注当下。


现在就开始奔跑,才是真正的安全感和成就感的来源。


我要明年,不等明天。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污水处理 | 废气处理 | 环保技术咨询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