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分享园地 >分享分类
一名办公室年轻老兵的工作感悟(3):日常工作篇
日期:2019/2/12 13:39:19 人气:2129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识局
作者:佐佑 



我们评价一个人的职场表现,无非是态度和能力两个方面。经常听前辈说,工作中因为能力不够犯的错误,领导一般可以容忍,如果让人觉得是态度问题,基本上就无可救药了。


今天,我想聊一聊办公室里,日常工作方面的一些体会。三个方面,其实归结起来都是我们给别人展现怎样一种态度。良好的态度能帮助我们尽快提升能力,适应职场要求。



端正态度,让自己被“几家抬”


马克思有句名言,“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职场中,如何经营自己的社会关系显得尤其重要。想要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光想着独善其身,甚至恃才傲物是不行的。最近政策文件中总出现“几家抬”这个词,其实个人的工作也一样,如何做得好做得巧,让别人心甘情愿帮助你,或者能够互惠互利,让别人有条件地支持你,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这里,我们要努力避免成为以下三种人:



1、恃才傲物之人。有的人,能力一流,业务出众,往往觉得周围的人都是蠢货,脾气不知不觉中往往变大了,殊不知这是在给自己挖坑。


我曾经遇见过一位大笔杆子。有多大呢?其文字经常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一部分。但是这位仁兄一毕业就进入机关的核心部门,十几年来换了几个处室,没有过基层经历。这样的履历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他没有经历过基层部门不同利益主体博弈的过程,不知道做成一件事需要花费多大的气力。


多年来,高高在上久了,要什么材料、找什么人、协调什么事情,一个电话过去就能办成。这样的经历使得他脾气不是一般的大,训斥手下弟兄毫不留情,有不少人刚与他共事时都要经历半年的心理建设期。连领导们都知道他的脾气,评价时总会说“XX业务能力极强,就是脾气不太好。”


后来,有个为一把手当秘书的机会,组织部门推荐过去,没想到一把手也知道此公的群众基础不太好,最终遗憾落选。



2、时常算计之人。有的仁兄闲来无事,就爱研究人事八卦,不光如此,张家长李家短,桃色绯闻、领导爱好、同事秘闻,无一不知,简直是民间组织部长。活成这个样子,基本上想干大事业也不用指望了。人人都有好奇心,但没事总爱琢磨别人,就会让人觉得此人心眼甚多,不得不防。


有的人不琢磨别人,就去琢磨规章制度的空子,以求为自己谋得最大的利益。单位规定名下有房不能再分房?那就和老婆离婚,房产划到老婆名下。买车总摇不上号?把父母户口迁过来,以他们名义摇。甚至有的人帮家属蹭单位免费体检,中午吃饭多拿两个水果,从大到小,事无巨细地占便宜。这样的人,谁能信得过呢?



3、懒惰怠政之人。追求安逸是人的本性。《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剧在我心中是国产前三,里面有句非常经典的话:“想要安逸想疯了,宁可死也要安逸。”


为了安逸,舍不得自己的舒适圈,不愿意改造周围不合理的环境。天长日久,自己也就活得了无生气,甚至自己都没有察觉,但在领导同事眼里,就变成了毫无进取心的平庸之辈。


每天早来10分钟整理办公桌,主动扫地打水,午休时候听听英语,这些点滴小事,不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更是向外界传达一个信号:这是一个上进的人。



把握原则:大事不糊涂,小事不清楚


这句话是我读过的非常有水平的一句总结。大事不糊涂非常好理解,但为什么小事要不清楚呢?


古人说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活得太较真,往往就会陷入被动和寡助的境地。因此,在小事上装糊涂,自己活得轻松一些,周围的人也会轻松一些。具体来说,小事装糊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场上的许多事,要听而不听,少答多听,要边干活边听,要边打圆场边听。


举个例子,一个处室从处长到科员共用一个办公室。吃完午饭回来,你发现处长和别的处长在屋里小声说着什么。这时应该怎么办?


走进去坐定开始午休?等于给别的处长下逐客令。


转身就走?对方已经看到了你,这么突兀会非常尴尬。


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走进去打个招呼喝口水,假装接个电话或者拿件东西再走。从结果上,达到了回避的目的,从效果上让自己和对方都不失尴尬。



2、对于许多事情,不拒听、不记录、不追问、不肯定也不否定,一听一过就好。


当领导确实不容易,特别是公共场合的表情管理。比如一个公开会议上,下属汇报时你频频点头,或者应上几句“对,是”,可能只是无心的应和,别人看来可能就是一种表态。


对于我们普通员工,在和别人聊天、打电话时,特别是涉及工作时,也尽量不要习惯性地附和,否则一旦被别人误认为是一种表态,这种表态又恰好不是你心里的真实想法,以后解释起来就会比较尴尬。



3、工作中查找相关责任方时,尽量做到不解释、不挑明、不汇报。


这一点是比较难做到的。宰相肚里能撑船,为什么?还不是委屈撑大的。上头的板子拍下来,可能自己受了委屈和误解,但一定不能当场声辩,公开顶撞老板,有理也变成了没理。如果不是原则问题,或是影响自己前途命运的大问题,有时候替人背锅也就背了,或许你能因此结交下一个死党。


对待工作:有准备、拼手速、找亮点


用经济学术语讲,工作是在时间和空间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过程。如何能把工作做好,或者至少不要做得太差,这里有三条原则:



1、有准备。既要有长期准备,也要有短期准备。


从长期来说,我换过几次工作,每到一个新环境,都会在闲暇之余找出本单位以前的文件资料、领导的讲话稿等材料看看,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可以帮助我在最短时间内了解部门的情况,做到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从短期来说,比如马上要开一个短会,即使只有10分钟时间,也应该做好被叫到即兴发言的准备。打个腹稿,或者用手机搜索关键字找点资料,这种准备大部分时间派不上用场,但只要被叫到,绝对可以临危不乱。


换个角度想,即便没有被叫到,自己提前做了功课,可以在心里把自己的思路与领导的布置做个对比,看看自己差在哪里,慢慢的就有了提高。



2、拼手速。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但最讲求速度。接到任务时,“马上就办”是最好的方式。即使是一项大任务,一时半会儿不能完成,也要抓紧开始行动起来。


有的领导讲究“案无积卷,事不过夜”;有的领导给自己定下规矩,没接到的短信和电话必须当日回复。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工作习惯。


如何提高速度?有许多项目管理和方法值得参考,比如每天列清单,按着紧急和重要程度划象限排序;比如按照项目进度做甘特图;又比如把任务分解,其中一些不重要的部分适当外包。这些就不再赘述了。



3、找亮点。同样是完成一项工作,我们完成下来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色?有什么亮点?


工作初期,按照套路来模仿是最省时省力的,但一项工作做久了,一定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


我们单位有个部门,提交的报告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数据可视化做得非常棒。本来平平无奇的图表,能够用鲜亮且搭配适当的颜色加以区分,或是做出气泡图、地域差异图等,也因此每每被上级领导重用。这个部门擅长用各种软件做图的同事,很快也就成了单位“扛把子”,连领导外出讲课开会使用的PPT也经常找这位小哥制作。


还有一位同事,极其擅长做表,人送外号“表哥”。不要以为这是一项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一件事情的很多要素,主体、类别、项目、时序、绝对值、百分比,不一而足,这位表哥总能按着最清楚易懂、简明扼要的思路整合到一张表中,省去了很多文字上的啰嗦。


归根结底,找亮点,就是培养自己与众不同的业务特质,就是让自己成为差异化的人才。


----------------------------------------------------------------
版权声明:本文信息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声明:请在转载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污水处理 | 废气处理 | 环保技术咨询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