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分享园地 >分享分类
梁晓声《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日期:2022/5/19 15:02:54 人气:3142


看书名,初以为是本社会学著作,可能有各类调查,各类数据,可能会比较枯燥,但是能够提供很多信息的书,而实际上是,如果叫它“中国社会各阶层之我见”也很适合,因为基本上是作者的见闻,经历,感受和判断,当然也提供了不少真实的事例,有很多作者的思考,但本来我想了解的,这本书并没有提供给我,反而更像是看“文人讲社会八卦”,只是很认真严肃且怀有社会责任感的。所以这也是本我自以为是,但其实差别很大的书。


作者分析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包括:当代资产者阶层、“买办”者阶层、中产者阶层、知识分子、城市平民和贫民、农民、中国农民工、“黑社会”、“灰社会”,每章还附录些时评杂感之类的文章。每一篇基本上是从定义开始,其中对当代资产者和“买办者”给予了比较复杂和矛盾的定义,而这些定义也是根据作者的经历和判断给出的,并非是被普遍接受的概念,所以这也是我觉着它不能被认定为严谨的社会学著作来看的原因。但这些分类确实很让人感兴趣,每个分类都很值得被好好分析分析,不知道是否有专门这类的专业书籍。所以这本书的价值也在这,虽然没有想象中的严谨,但作者凭一己之力,凭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也给我们展现了上至达官富人、下到平民百姓,各个不同阶层的的社会百态。再加上出于作家的敏感和责任,有的内容,可能稍不注意,都会变成敏感话题,如果是作为小说可能无可厚非,但作为真实经历讲述,评论,总有点走在刀刃上的感觉,也可能是自己少见多怪。所以作者能够通过这样的一本书表达自己的“冒犯”,是一件很有勇气的事。本应社会学家应该做的事,作家用自己的方式弥补了一大空缺。


书中内容大部分成书于1997年,很多事例是发生在八九十年代,这是修订版,加入了2010年的一些看法,所以可能作为当代社会分析还不够准确,特别是国家发展的这么迅速,社会变化这么的迅猛,五年十年,就已经翻天覆地了。作为当代青年,看这些内容,可能更像看老人讲历史故事,从中也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轨迹,社会的变化,也有着作者敏锐和很正道的价值判断,事件会变,但有些价值不会轻易改变,偶尔被人提醒,才不至于迷失。比如作者对“优胜劣汰”、“弱肉强食”观念泛滥的看法,作者认为这样的观念:“使我们的社会理念系统一度成为冰冷的系统,乏同情与人文温暖可言。”以及“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乃因人性中会生出种种不忍来。这无论如何不应被视为人比动物还低级的方面。”社会应该用人文来化人,教育应该建立起普世的价值观,人应该更有良知,因为我们是人,不是动物。

正如康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时不时被这样的“传统价值“敲打一下,才能保持警惕。有意思的是,本书我觉得最惊艳的是,附文里的《小村的往世今生》,作者用拟人化的方式讲了小村的故事,用小村的视角和自己对话,充满真挚的感情,又富有寓意,读来既酣畅又令人感慨。可能这才是作家最擅长的方式。真实的事例,发挥起来反而束手束脚,唯有虚构才可以大展拳脚。所以敬作者写这本书的勇气和担当。


书中也写出了老一辈人对土地的眷念,对故乡的深情,对于来自于农村,感受到城镇化冲击的我们一定也颇有同感,这样的感情在我们这代还可以读懂一些,可能下一代人,这样的感受就要“失传”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精神寄托和追求。


老一辈是“土地”,是“故乡”,是“传统”,我们这一代呢,在夹缝中求新求变,翻天覆地,下一代人终于享受红利了,可似乎也“断代了”,文化传承的除了基因里的东西,所谓的“传统”似乎已经面目全非,他们用他们的接受能力,创新能力,改造能力,使传统几乎完全是“现代”的基因,现代的价值观,变成东西方的大融合,使地球变地球村,越来越趋于一致。


社会发展太快,老人们看着眼前的变化或许真的只有目瞪口呆,他们前半生的日子还正如木心说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很快的后半生就翻天覆地了,从前的传承是有迹可循,缓慢渗透的,现在直接拦腰截断,分崩离析。


所以作为和共和国同岁,出自工人家庭,还做过知青的作者,对于传统价值观有种坚持,对平民阶层有着深深的理解和同情,对于农村农民,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觉得那些有上山下乡的知青,有“那一碗粗饭垫底儿”,“以后无论身份怎么变,地位怎么变,对“人民”那一份深厚情谊非但不会变,反而化作人性深处的“琥珀”,“他们将会使中国的政治、商业和文化变得“有良心”。他觉得农家的儿女,精神上会更达观,因为他们有一种支撑,因为他们的人生永远有一条退路——便是他们的家园。而“没有农村的地球是乏味极了的。没有了农村概念的城里人,内心将被浮躁困扰。对于一般城里人而言,在城市里其实只有家,没有家园可言。”


不知道这种缺失是否真会成为下一代人的精神荒漠,现代,每个人都是个整体,每个人又都独孤的游离。但就像作者说的:“也许因为悲观得太久,我的头脑里就偶尔生出乐观的思想,像人行道的砖缝之间偶尔长出一朵小花。行人的脚通常是不忍踏倒那样一朵小花的,因为怜惜它长出得太不容易。”人总能生生不息的找到动力之源,文明之花一定会找到它开放的土壤,只要人还有追求。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污水处理 | 废气处理 | 环保技术咨询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