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分享园地 >分享分类
《最好的的告别》读书笔记
日期:2022/1/5 10:32:11 人气:1632

麦子在21年组织了一个麦子读书团,平稳的运行了半年之后,每月推荐一本书,月底交读书笔记,采取末位淘汰机制,现在成员平稳了,以后也会不间断输出读书笔记。

 

这次主题是关于生死离别,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不可替换的亲人,当面临离别的时候,总有万分不舍,但你也不能不面对现实。

 

曾经偶然的机会,我和一位忘年交朋友谈论起人生的轨迹,他说人的一生就像画圆圈,婴儿时期的起点我们除了放声哭泣什么都不会,一天天长大,学会站立,学会走路,学会在人生的路上奔跑,然后又逐渐老去,忘记自己学会的生活技能,一点点回到起点,忘记奔跑,忘记走路,忘记站立,直至到达无声的终点。

 

《最好的告别》里,作者葛文德以一位优秀医生的视角,向我们转述了百态人生中的最后时刻,也进一步阐述着他的担忧,现代科学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生命的进程。但是,科学进步已经把生命进程中的老化和垂死变成了医学的科目,融入医疗专业人士“永不言弃”的技术追求。而我们事实上并没有做好准备去阻止老弱病死。

 

葛文森提到的例子中,他们或是别人的爱人,或是别人的长者,甚至于是别人的孩子。

 

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看到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影子,也很容易产生共情。

 

爱丽丝奶奶故事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奶奶,和爱丽丝奶奶一样,我的爷爷因为患病,在我还未出生时就已经离开人世,而后30多年里,我奶奶一个人度过了每年的春夏秋冬,我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爷爷很喜欢男孩,即便在那个异常穷困的年代,为了最后生出我爸,奶奶前后生了7个女儿,还因为太困难送走了两个,没了两个。再后来家里的姐姐们都生了儿子,唯有我爸,生了我这个大胖闺女,但是据那天回去给奶奶报信的人说,他去我家的时候我奶奶正在家煲汤,听了消息以后咧嘴笑,说闺女好闺女好。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奶奶总拿一个搪瓷茶罐装糖和饼干,他喜欢把吃过的老鳖壳洗晒干净像个宝贝一样放起来,冬天的时候她会切薄薄的红薯、小笋干还有黄豆晒了当零食。她身体一直很好,每天早上起床会做一套自己编的广播体操,思维也清晰,年轻的时候喜欢打麻将,即使老的时候去麻将摊还总能赢点小钱,后来年纪大了以后,耳朵渐渐不行了,最后几乎完全失去了听力,原先会开很大声的电视机,就变成了小哑剧。但是她能简单的认字,经常拿着放大镜一行行的读报纸读杂志。那个时候的她,总是能把自己安排的妥妥当当。

 

就像大家都知道的那样,衰老是一件不可逆的事情,随着一年又一年,那个干练的小老太太对自己的生活逐渐失控,因为两次意外摔倒,她的大腿手术打了钢钉,她依然可以自理,但无论她还是家人都开始担忧起来,加上奶奶要强的性格,和家人的沟通也出现着各种各样新的问题,看电视新闻的老太太提出了要去当时刚刚被大众们所能接受的养老院,家人考察半天找了一家还算满意靠家也比较近的,开始新的尝试。

 

在那里,奶奶有独立的房间和独立的卫生间,有护工,有定点医疗,综合区有小书房,还有小麻将室。奶奶还和以前一样,每次我去的时候会拿出别人给她的小零食、点心给我吃,她攒着不吃,就等我们来。她不喜欢和养老院的老人一起打麻将,90多岁的她说那些人都是“老糊涂”不好玩,有时候我会和她玩会小时候一起玩的纸牌游戏。天气好的话,她的窗口有小猫在旁边晒太阳,我们看它,它看我们。这样的生活一天天过去,在有限的自由里,奶奶似乎又找到了她的秩序。但离别这件事本身,是每个人都无法做好准备的事情。肺已经衰老到无法让她自由呼吸,她被我们送去医院,医生说因为年纪太大了,不能手术只能保守治疗,那一刻我开始明白,无论有多不愿意承认,离别的脚步开始越来越近。她开始不愿意吃饭,乱发脾气,说着一些“糊涂话”,每次哄完她,我们走的时候,看着她小小的身影冲我挥手,我就会想起第一次送她来时候的场景。

 

奶奶走的那天很平静,是个太阳很好的午后,吃完了中饭,擦完了身子,然后沉沉的睡着了。因为是工作日,我赶去的时候她已经安静的在那里,我记得那天隔壁的奶奶跑来说让我们不要太难过,大意是这么大年纪的人走了也没有受太多的罪是喜事,养老院的老人对生死似乎看的不在那么在意,但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常常梦见奶奶,梦见那天中午我握着她已经干瘪瘪的手哄她吃饭,她开心的吃了满满一碗饭菜,然后时光就定格在了那一刻。

 

菲利克斯和贝拉这一对老夫妻又很像我的外公外婆,我的外公一位了不起的外科医生,外婆则是同家医院的护士长,外公凭借出色的工作成为了医院的副院长,他写书,发文章,去全国各地与各种复杂的会诊和救治工作,会讲英文和俄语。在我的记忆里,外公的家里总有很多书,周末去看外公外婆的时候,我见过家里的小桌边围满了研究生、博士生学生听外公讲课,那是小小的我第一次感受到知识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东西,我见过有医药厂商打电话到家里,或是来上门从送礼,每次外公都是一口回绝,不开门隔着门劝退,外公常说,对于那些家中困难的患者家庭,作为医生治病是本分,能让患者用更少的钱、更好的康复才对得起一生行医。外公是我从小的偶像,学识渊博,热爱生活,待人真诚,风度翩翩,在他的身边,我总是有听不完的故事。即使退休之后,他依然经常出席参加各种医学会议和讲座,直到他从接送他的车辆下车时踏空摔了下来。和我奶奶一不一样的是,奶奶是腿内装了固定的螺丝钉,外公是换了钢筋,之后他的心脏也出现了毛病,一次突发的心梗把他送进了icu,他的心脏也装上了支架,在一次又一次频繁进出医院以后,他眼里的光亮开始逐渐暗淡下来。

 

现在80多岁的外公外婆几乎不怎么出门了,外公走路离不开支撑物,全靠姨娘每天上门给他们烧饭,外公的一生奉献给了医学,却从未在物质上想过要如何更好,现在依然住在老旧的医院福利房里,因为没有电梯,我们为数不多的家庭聚会是靠我爸背着外公下的4楼,最近一次聚会的时候,那个好吃爱吃,吃遍祖国大江南北的外公说他现在吃菜已经不怎么尝的出咸淡了,外婆抱怨每天早上醒来她的眼睛就开始疼,在饭桌上吃着吃着就睡了过去。在时间面前,除了承受和经历,每个人都一样,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奶奶在去年离开了我们,是我人生所经历第一位长辈的离去,也是从那时起,目睹着长辈们的晚年让我第一次感到生命尽头的无力感,从社会角度来说,我的长辈们已算是时代里相对来说拥有质量比较高的晚年生活了,但当离别正真发生时,作为亲人,依然有着强烈的不舍和思念之情。作者在书中提出:“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好死,而是好好活到终了。”当葛文森在书中写着面对身患重病的人家庭中发生的重大变化,采取姑息治疗、善终服务的方式帮助患者们有尊严、有意义的离开,但诚然,无论是当事人还是亲人,面对生命中突入其来的下坠感,谁又不为了想自己的人生能回到那些简单却又弥足珍贵的平凡日子里而抓狂呢?

 

妈妈跟我说过长辈就是挡在我们与死亡之间的一座大山,我以前不太能理解,但是随着这几年家里的改变,我对生命的认知也发生着转变,我的父亲今年正式退休,我看着他头上开始冒出的白发,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变老了,好像在我的印象里他们一直很年轻,爸爸还骑着他的二八大杠放假了带我到处乱逛,放学了妈妈来接我去街头买烤山芋。小时候和他们争论的那些事情,突然变得不仔重要,现在的我只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少些烦心事,慢一些再慢一些的老去。

 

至于我自己,二十多岁刚毕业的那会儿,好像总有很多事情想要证明,想去拥有,现在的我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恩和知足,如果说生命就是一个圆圈,希望在这个圆圈的前半程能让充满激情和活力的精神带领身体在生活上用力奔跑,到了后半程,就在身体能力有限的范围内少些执念,多感受些生活里简单平和与快乐,然后也尽量为自己的养老做好物质储备,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离别都很可怕,但也是不得不发生的事情,但求内心无愧,平安顺遂。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污水处理 | 废气处理 | 环保技术咨询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